|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庆阳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部门文件>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庆阳市供销合作社关于印发《全市供销合作社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实施方案》和《全市供销合作社惠农服务平台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庆阳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发布时间:2020-09-25 浏览次数: 【字体:


各县(区)供销社,市社有关直属企业:

贯彻落实省社文件精神,市社制定了《全市供销合作社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实施方案》和《全市供销合作社惠农服务平台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各县(区)社认真贯彻落实,并结合各自实际,于9月15日前分别制定实施方案。

 

         庆阳市供销合作社

                                                         2020年8月27日

 



全市供销合作社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惠农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全面实施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的指导意见》以及《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的实施意见》(甘供销〔2020〕39号)精神,为了更进一步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产业发展,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22年,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基本建成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惠农服务平台建设布局更加合理、人才队伍更加专业、运作机制更加高效,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对小农户的服务带动作用显著提升。八县(区)均建成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70%的乡镇建成惠农服务平台,50%的行政村建成村级惠农服务站点,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服务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农业生产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2万亩、流转面积达到10万亩,服务链条延伸到农技推广、农产品购销与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合作金融等配套环节,形成规模化的服务优势,有效发挥为农服务国家队作用。

二、重点工作

(一)各县(区)供销社充分利用现有经营服务网点,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村级惠农服务站点的三级惠农服务网络。

(二)拓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为重点,推动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努力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主力军。

三、工作措施

一是构建全程化农业服务体系。各县(区)供销社牵头整合社有企业、涉农部门、社会资源创建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面向乡镇服务平台提供农资和日用消费品配送、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政务代办等综合服务。组织基层社创建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承接县级惠农运营中心服务项目,对村级惠农服务站点提供商品配送和综合服务支持。因地制宜推进村级惠农服务站点建设,搭建乡镇惠农服务平台与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惠农服务进村入户、深入地头,构建新型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强化乡镇惠农服务平台功能。根据各乡镇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实际,加强乡镇惠农服务平台的重点服务功能建设。在耕地集中连片、农业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侧重建设生产型服务平台,强化农资供应、测土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生产服务功能。在牛、羊、菜、果、薯、药等鲜活农产品主产乡镇,侧重建设储、加、销服务平台,完善服务设施,强化商品化处理功能。在商贸集散地和人口集聚乡镇,侧重建设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生态养生等生活服务功能。

三是拓宽村级惠农服务站点建设途径。各县(区)供销社进一步加大开放办社力度,大胆探索创新,多形式、多途径建设村级惠农服务站点,夯实村级组织基础。可在原有村级综合服务社基础上,通过改造升级硬件设施,增加惠农服务内容的形式进行创建;也可依托已领办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社会力量组建的服务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创建;还可通过“村社共建”、与种养大户以及社会力量共建等途径创建村级惠农服务站点。

四是提升惠农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县、乡、村三级物流水平,加快农资、农产品“上网”步伐。跟踪省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环节中的示范应用成果,积极参与开展精准施肥、智能灌溉、设施农业生产、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以及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始终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惠农服务的智慧翅膀。

五是培育多元化托管服务主体。依托供销合作社惠农服务网络特别是农资农机企业、基层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骨干实体建设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围绕苹果、黄花菜、道地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由系统大型农资经营企业牵头、市县级供销合作社统筹组织,新建和改造一批具备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技推广、在线诊断等服务能力的新型庄稼医院,带动全系统庄稼医院改造升级。采取股权投资和连锁加盟等方式,在县域建设智能配肥中心,依托具有产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建设配肥站、加肥站,面向小农户提供测土、供肥一条龙服务。采取出资创办、财政项目支持、吸纳社会团队加入等方式,培育一批农业托管服务企业。整合系统内外农业服务资源创建农资联盟、农机联盟、飞防联盟等具有跨区域服务功能的农业经营服务主体。

六是推广多种托管服务方式。依托供销合作社各类托管服务组织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关键环节和全程托管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等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加、贮、销等系列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有能力的经营服务主体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参与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探索开展联耕联种、土地合作社试点。

七是延伸托管服务链条。在现有基础上,扩大托管服务地域、拓展托管服务领域、延伸托管服务内容,进一步提高向小农户托管服务的覆盖面。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商超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开展合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产后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服务。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生产标准,带动小农户提升优质农产品供应能力。组织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带动小农户获得更多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选择条件好的县,探索推广节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引导开展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措施的集成和融合,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实施“惠农工程”是全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县(区)供销合作社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落地见效。

  

 

全市供销合作社惠农服务平台创建行动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社《全省供销合作社惠农服务平台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甘供销办〔2020〕14号)精神,扎实开展惠农服务平台创建行动,进一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结合全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发〔2015〕11号、甘发〔2016〕4号、庆发〔2016〕18号文件精神,以为农服务为宗旨、综合平台建设为重点、线上线下融合为方向,加大开放办社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经营服务网点,整合县域涉农服务资源,打造比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网络,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在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

二、目标任务

到2022年,全市各县(区)基本建成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平台、村有服务站点的三级惠农服务网络,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惠农综合性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每个县(区)建成1个惠农服务运营中心,70%的乡镇建成惠农服务平台,50%的行政村建成惠农服务站点,全省基本形成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网络体系分散化、碎片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市场化可持续服务机制初步形成。重点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代表的农业经营新方式,密切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各级服务组织互联互通、共享共赢,服务运营衔接顺畅、功能配套,探索形成现代农业服务新机制。

——全程一体化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全市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销衔接和农民生活服务功能有效强化。全系统建成1家设施先进、功能配套的区域农业生产服务企业,10个规模适度、功能适用的土地托管服务中心,20家新型庄稼医院,2个智能配肥中心,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2万亩。

三、创建内容和方式

(一)创建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

1.功能定位。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是集农资和日用品供应、农产品流通加工、土地托管、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农技培训等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实体和运营枢纽,具备向下级实体和乡村一线延伸专业化、系列化、连锁化服务的基本功能,能够承接相关为农服务项目和政府购买的社会化服务。

2.创建方式。由县级供销合作社牵头,依托现有的农资、农机、农产品、日用品、再生资源、电子商务、产业扶贫等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各类市场、商场、协会、培训中心、生活服务机构等联合组建;采取市场化办法,通过股权合作、加盟入社等多种方式,引进龙头企业,吸纳其他涉农资源加入,壮大经营服务实力;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名称应为“××县供销惠农服务运营中心”。

(二)完善乡镇惠农服务平台。

1.功能定位。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是以本乡镇为主,开展农资日用品供应、农产品收储加工销售、土地托管、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合作金融、农技培训等多种服务的经营服务实体,具备“供”“销”服务基本功能,能够承接县级运营中心服务项目,对村级服务站提供商品配送和综合服务支持。

2.创建方式。以乡镇基层供销社为基础,通过改造提升,整合吸纳相关服务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打造综合性惠农服务平台。耕地集中连片、农业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侧重打造以现代农资供应、良种推广、新型庄稼医院、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土地流转托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平台;蔬菜、果品等鲜活农产品主产乡镇,侧重打造以农产品仓储加工、冷链物流、网上交易等为主的储加销服务平台;商贸集散地和人口集聚乡镇,侧重打造以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等为主的生活服务型经营服务综合体。乡镇惠农服务平台名称可以为“供销社”“中心”“公司”等。

(三)延伸村级惠农服务站点。

1.功能定位。村级惠农服务站点是设在村一级的供销社服务实体,就近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在农资、日用品供应服务基础上,加快拓展农特产品营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基础金融等服务内容,其主要功能是架通乡镇惠农服务平台与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惠农服务进村入户、深入地头。

2.创建方式。依托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一批,在原农资、日用消费品门店基础上升级硬件设施,配备信息化设备,增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基础金融等惠农服务内容;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批,利用合作社经营服务设施,承接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有关服务;开展“村社共建”新建一批,由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或基层社牵头,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联合村“两委”共建特色产业、共育经营主体、共创服务平台;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创建一批,由县级供销合作社牵头组织,选择产业基础好、村集体凝聚力强的村建设一批设施好、功能全、信息化水平高的示范服务站点。村级惠农服务站点名称可以为“服务社”“服务站”“供销社”“中心”等。

(四)拓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1.培育托管服务主体。鼓励社有企业、基层社和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引导各级社采取出资创办、合作联办、开放办社等方式,发展农业服务企业;具备条件的县级社依托社有企业、基层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其他农业服务企业,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产业建设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同时,从实际需求出发,打造多元化、规模化的托管服务主体,通过农资经营企业独立或联合创建具备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技推广、在线诊断等服务功能的新型庄稼医院,带动全系统庄稼医院改造升级;涉农县级供销合作社通过股权投资和连锁经营等方式,创建县域智能配肥中心,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建设配肥站、加肥站,面向小农户提供测土、供肥一条龙服务;围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等需求,整合系统内外农业服务资源创建农资联盟、农机联盟、飞防联盟等具有跨区域服务功能的农业经营服务主体。

2.增强托管服务功能。托管方式由单环节、少环节向多环节和全程托管服务拓展;探索开展联耕联种试点,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创造性地服务农业生产。推动托管范围由河西地区向陇东塬川、秦巴山区延伸,从大田托管向林果、高原农业托管方面拓展,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经营主体向小农户覆盖,服务链条由耕、种、管、收向产后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延伸。

(五)创新涉农协同服务机制。

1.强化系统内部联合。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村级惠农服务站点要在沟通信息、完善体系、功能协调等方面紧密配合,形成三级联动格局。各级社有企业要进一步加大上下联合力度,把参与惠农服务平台创建行动作为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予以推进。

2.强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积极引导系统内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惠农平台创建行动,着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服务对接,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3.强化与涉农部门及有关单位协同。各级供销合作社要主动寻求党政涉农部门支持,积极承担相关服务职责或政府购买服务;要加强与其他涉农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合作,依托自身服务网络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一网多能、一网多用,提升服务的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开展惠农服务平台创建行动是深化综合改革、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强化督促指导,确保落地见效。

(一)落实领导责任。市社要强化工作指导,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对接,协调落实配套政策;职能科室要把惠农服务平台创建行动作为主要任务落实,相关科室积极配合;市县供销集团要组织所属企业主动参与,努力成为惠农服务平台创建行动的引领者。县级供销社负责协调争取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充分整合资源,切实落实创建县级中心、乡级平台、村级站点的主体责任。

(二)争取多方支持。市社积极完善与市直有关部门的为农服务合作机制,争取惠农服务平台创建工作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小农户能力提升行动”“互联网+小农户计划”等工程计划有机衔接、协同推进;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银行融资共同支持惠农服务平台创建行动,“新网工程”资金重点用于农业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县供销社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争取承担更多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门实施的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承担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任务。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县供销合作社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干部职工专业思维、业务技能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为农服务能力。同时,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人才交流渠道,吸引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入供销社,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体系。

(四)强化督导考核。市社将开展惠农服务平台创建行动纳入县(区)供销合作社综合业绩考核范围,加大考核比重;定点联系基层的领导班子成员要把指导县供销社惠农服务平台创建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加强督促指导,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典型做法,多种方式宣传推广。各县(区)社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督导和推进机制。

服务 惠农 平台 托管 创建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