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垃圾”该何去何从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农村面貌差,表象是环境卫生差,根本在于生产方式落后。”庆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农业生产废弃物种类多、数量大、治理难度大,特别是地膜、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既是从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也是主要的污染源。
以地膜为例,农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农业增产措施,其良好的保温保墒效果,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全市双膜双垄沟播技术和设施瓜菜的大面积推广,农作物覆膜面积不断扩大,农膜使用量及产生的废膜也逐年增加,废旧农膜残留农田造成的“白色污染”,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构成了潜在污染威胁。
西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环站高级农艺师梁晓丽告诉记者,残留农膜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影响土壤的结构,传统的地膜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分解或降解。特别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残留的废旧农膜污染会越来越严重,直接破坏土壤的原有结构,影响耕地质量和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农膜残留量增多,土壤中水分的渗透量就会减少,造成土壤的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导致地下水难以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同时,析出的有毒物质还会污染地下水源,残膜还会破坏农田的生态环境,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造成烂种、烂牙,使幼苗生长瘦弱甚至是死亡。
此外,我市每年蔬菜产量为150多万吨,尾菜处理面积达75万多亩。尾菜携带的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5年,这些病菌若不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会加快病原菌的繁殖传播,将带走大量土壤养分,影响蔬菜生长。
西峰区什社乡庆丰村村民李月勤说:“过去农村的尾菜没有地方处理,通常都是自家挖个坑堆积起来,时间长了,不仅气味难闻,还会影响土壤的肥力。”
据了解,农业废弃物主要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有机类物质,包括农林业生产过程中的植物残余类废弃物、畜牧渔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动物类残余废弃物、农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类残余废弃物和农村城镇生活垃圾等。目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回收与尾菜处理利用,已列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个专项行动”之中。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