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专区>供销动态>详细内容

覆新与收旧挂钩 增产与环保兼顾 环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创出新模式

来源:环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22.07.15
字体: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近年来,环县不断探索实践,建起了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的回收体系和政府引导、农户捡拾、网点回收、企业加工的回收利用模式,有效地开展了农村废旧农膜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每年回收利用废旧农膜5000余吨,兑换新膜1000吨,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实现了乡村环境持续改善、废旧农膜变废为宝、旱作农业增产增收、农业绿色持续发展“四赢”。

一、以旧换新,机制创新路。通过近几年的试点示范,从去年以来,环县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行废旧农膜回收“以旧换新”工作。制定并印发了《环县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折纯后50公斤旧膜兑换10公斤新膜,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回交积极性。同时成立了环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农业农村局负责换新、供销社负责收旧,各乡(镇)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责任细化,包片到点,监管到人,确保辖区内废旧农膜清理回收及时,环境卫生长年整洁。

二、宣传引导,全民成共识。印制了《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环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宣传手册》、《环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农民培训工作读本》等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宣传彩页,利用乡镇集日和春秋揭膜时机,县供销联社组织工作人员、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深入乡镇村组及田间地头向农民广泛宣传废旧农膜造成的危害、回收利用的益处和“以旧换新”回收政策。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进行广泛宣传。让“以旧换新”政策家喻户晓、环境保护意识入脑入心,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政策认同感和参与积极性,形成了全民共识。

三、健全网络,布局更合理。按照清理注销一批、整改提升一批、对标新建一批的工作思路,完善提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组织人员对全县原有回收利用组织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共清理布局不合理、设施简陋的回收网点68家,叫停环保不达标加工企业7家,新建回收网点76家。截至目前,全县建成2家废旧农膜加工回收企业,207个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基本健全,实现了再生资源回收县、乡、村、组的四级联动的回收体系。

四、靠实责任,监管常态化。为保障工作顺利运行,结合工作实际,一方面建立了县、乡、村、点四级联动、互相配合的工作责任网格,划定了责任范围,靠实了工作责任,确保工作高质高效推进。另一方面形成了平时检查、阶段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对乡镇责任落实、加工企业回收加工和网点回收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兑现奖励。日常工作中,紧盯废旧农膜集中出田的关键季节,县供销联社成立工作组,采取派员到企业跟踪监督和巡回网点督查的办法,严格监管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各个环节。同时,为了弥补平时监管存在的漏洞,督促加工企业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终端设在县社办公室,可以将各企业场地、加工车间、成品库房进行全程监控,落实回收加工企业常态化监管。

五、奖惩并举,政策来引导。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是一项微利的环保事业,必须要有扶持政策来支撑和保障。环县认真落实《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先后出台了《环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和《环县废旧农膜回收资金补助办法》,从回收方式、管理规定、补助办法等方面,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作出系统性的规定,从政策依据和制度上保证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有序推进。每年县财政列支200万元用于回收网点“以旧换新”运费补助,补助标准为基础运费补助150元/每吨,路程每增加10公里运费补助增加15元/每吨,最高补助不超过350元/每吨。近十年,争取各级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回收加工企业改造升级建设资金缺口,加快了村级回收网点标准化建设步伐,推进了废旧农膜机械化捡拾进程,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总之,环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创造的“环县经验”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交流推广。“十三五”以来,先后有江苏省徐州市供销联社、兰州市皋兰县供销联社、庆阳市内其他兄弟县区社前来考察学习。环县供销联社2017年被省供销联社评为全省先进县级供销社,2018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被省供销联社评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先进单位,连续8年在全市供销系统年终综合考核中都名列前茅。